昨日,帶著振興全國生物醫學材料的美好愿景,來自全國各地的8位院士、200余位行業骨干科學家及相關行業1000余人陸續來到成都,并將在持續4天的全國生物材料大會上,激情奉獻自己的科研成果,并為全國生物材料行業的振興和發展竭盡所能。作為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主席、中國生物材料行業“兩院”唯一院士、四川大學教授張興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成都優勢不可復制 談起即將在成都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如此規模的生物材料大會,張興棟院士激情滿懷。據張院士透露,這次全國生物材料大會的召開,實際上是定于2012年在成都召開的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的一次“熱身活動”。定于2012年在成都召開的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是8年前經過國家、省、市相關領導的共同努力,與韓國等其他國家的申報團展開激烈角逐后,最終在2004年第七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上獲得國際聯合會批準,并在2008年阿姆斯特丹第八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上正式宣布。 張院士坦言,之所以選擇成都,就是因為成都是全國生物材料科學與研究的中心,其研發實力在全國屬于NO.1。比如,全國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四川大學,面向全國的生物材料檢驗中心在成都,全國生物材料專業包括科學院和工程院唯一的院士也在成都。同時,成都還是國家科技部納米生物材料研發中心,也是科技部生物材料國際合作交流基地。正因為成都生物材料行業具有其他地方甚至國際上都不可復制的優勢,因此,世界在關注第三大生物材料消費市場的中國的同時,自然也將目光聚焦到了成都。 不過,產業發展與研發實力的“脫節”值得引起重視。張院士說,成都生物材料行業在全國排名一直徘徊在15位左右,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地區的差距明顯。歸根結底,這種差距除了觀念沒跟上、風險投資機制有待暢通之外,企業自身也缺乏研發能力和研發投入。更重要的是,生物材料產業與科技研發的對話平臺還沒建立起來,由此導致科技成果轉化水平較差。這也是全國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 向世界遴選優秀報告 自然,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是一門新的多學科交叉的前沿科學。張院士說,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已經確定在中國的生物材料研發前沿陣地成都召開,這就標志著中國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已經成功地登上國際舞臺。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
成都優勢不可復制
談起即將在成都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如此規模的生物材料大會,張興棟院士激情滿懷。據張院士透露,這次全國生物材料大會的召開,實際上是定于2012年在成都召開的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的一次“熱身活動”。定于2012年在成都召開的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是8年前經過國家、省、市相關領導的共同努力,與韓國等其他國家的申報團展開激烈角逐后,最終在2004年第七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上獲得國際聯合會批準,并在2008年阿姆斯特丹第八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上正式宣布。
張院士坦言,之所以選擇成都,就是因為成都是全國生物材料科學與研究的中心,其研發實力在全國屬于NO.1。比如,全國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四川大學,面向全國的生物材料檢驗中心在成都,全國生物材料專業包括科學院和工程院唯一的院士也在成都。同時,成都還是國家科技部納米生物材料研發中心,也是科技部生物材料國際合作交流基地。正因為成都生物材料行業具有其他地方甚至國際上都不可復制的優勢,因此,世界在關注第三大生物材料消費市場的中國的同時,自然也將目光聚焦到了成都。
不過,產業發展與研發實力的“脫節”值得引起重視。張院士說,成都生物材料行業在全國排名一直徘徊在15位左右,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地區的差距明顯。歸根結底,這種差距除了觀念沒跟上、風險投資機制有待暢通之外,企業自身也缺乏研發能力和研發投入。更重要的是,生物材料產業與科技研發的對話平臺還沒建立起來,由此導致科技成果轉化水平較差。這也是全國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
向世界遴選優秀報告
自然,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是一門新的多學科交叉的前沿科學。張院士說,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已經確定在中國的生物材料研發前沿陣地成都召開,這就標志著中國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已經成功地登上國際舞臺。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